石鼓生态旅游区

作者:湖南湘莲 发布时间:2023-07-19 06:46:51点击:260

石鼓生态旅游区位于石鼓镇。景区内有昌山、铜梁山、铜梁水库等自然山水,这是一片无污染的净土,山峦起伏,森木繁茂葱茏,泉水清澈晶莹,瀑布如白练飞空,水与山相互环绕,有“小三峡”的奇秀,有“漓江水”的澄澈,碧水蓝天,青山倒影,相映成趣。顶峰度假村的纯原生态农家饭菜可口诱人,唢呐艺术声名远播,民俗风情十分浓郁。

昌山:位于石鼓镇与双峰县井字镇交界处。昌山巍峨峻峭,气势磅礴,方圆近60km,海拔755.1m,乃湘潭全境的屋脊,东南与南岳遥相对峙,并与南岳共称“姊妹峰”。其主峰为锦鳌峰,又称灵应峰,为“昌山之秀”,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。昌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,交相辉映。山间云雾蒸腾,奇峰耸立,灵应峰松杉披翠,山左山右,风景奇异,形成闻名遐迩的昌山九景。上有定海寺,系明末僧人竹浪所建。清光绪四川提都学使、书法家赵启霖题联:“仙女拜观音,手捧香炉,头顶三碗斋饭;太公钓锦鳌,身骑青龙,脚踏北斗七星”便含此意。

湘军古道:湘军古道全长约7.5公里,均为石板路面,依山盘旋而上。贯穿昌山南北,连接北麓石龙口福星亭,南麓双峰县井字街同福亭,隔山相望。为清末朝廷重臣(清代中兴名臣)曾国藩(1811--1872年)捐资修建,系曾国藩从外地回乡的必经之路,故称“曾国藩石板路”、“曾国藩栈道”、“曾国藩官道”。另有一条古道从东麓塘湾,经丫枝岭,至西麓双峰县土地冲。相传亦为曾国藩所修。

铜梁山:位于石鼓镇,铜梁山风景秀美,险峰峭立,幽谷悬泉,云雾盘绕。春天,百花吐艳,万紫千红;盛夏,气温只20多度,是理想的避暑佳境。铜梁山景点甚多,最为突出的是曹家坳瀑布和铜梁水库。铜梁水库内绿水荡漾,碧波粼粼,乌龟山浮于水中。库内有机帆船和小木船穿梭水面,乘载游人或从事捕捞。周围青山环绕,风平浪静时,青山倒影,水天一色。

曹家坳瀑布:曹家坳村口有溪水从巨型青石沟壑倾泻而下,形成高100余米、宽5米余的瀑布。瀑布飞泻时,水雾喷发,甚是壮观。尤其是大雨过后,周围山窝有9条小瀑布同时飞泻,形成瀑布群,景象更是迷人。

顶峰村:因位于铜梁山之顶,故名顶峰村。这里山水风光秀丽,民风淳朴。既能体验天然户外大氧吧,领略顶峰无限风光,又能品尝纯原生态的农家饭菜。现建有度假村休闲服务区,能为旅游爱好者提供餐饮、住宿、娱乐等优质的服务。

油菜示范基地:石鼓油菜花系金香油9号、湘杂油631两个品种,采取机械化全程服务的方式,连片种植。当地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壤基础,适宜绿色无公害农作物生长。每年阳春三月,油菜花开时节,花香四溢,流金溢彩。

全国唢呐之乡:“石鼓·青山唢呐”主要流传在湖南省湘潭县石鼓、青山桥、分水三乡镇(原青山桥区)及周边邻近地区。据考证,在明代已具雏形,至清代,《湘潭县志》曾记载地方官员为迎接朝廷旨意,用唢呐演奏营造隆重排场,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,青山唢呐得到全面发展,艺人们自发组成鼓乐班会,经常同台竞艺,并创造出了“西工字”、“闷工字”两种独特的演奏技法,使青山唢呐声名远播,被人们称为“青山桥国乐”。湘潭县青山.石鼓的唢呐艺术曾以唢呐方阵参加国家级表演被评为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(唢呐艺术)”。该镇多数农民对唢呐艺术情有独钟,为群众所喜闻乐见。上至五、六十岁的老人,下至十多岁的孩子均能吹一口唢呐,有的可以数支并吹,有的可以用鼻孔吹,吹奏手法变化无穷,令人目不暇接。在每年的“元宵节”、“文化遗产日”等大型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,均有唢呐演奏参演,既为民间艺人们搭建了展示舞台,又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唢呐艺术的深刻内涵和无穷魅力。2006年,该项目进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,2008年进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。2013年莫柏槐被评为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。